自闭症谱系障碍(ASD)康复治疗课程设计
自闭症谱系障碍(ASD)康复治疗课程设计
课程目标
提升自闭症儿童的核心能力(社交、沟通、认知、行为管理)。
帮助家庭掌握科学的康复干预策略。
促进儿童适应日常生活、融入社会环境。
课程模块与内容
模块一:自闭症基础知识与评估
理论基础
自闭症的核心症状:社交沟通障碍、重复刻板行为、感知觉异常
早期识别与诊断标准(DSM-5/ICD-11)
个体差异与共患病(如语言发育迟缓、多动症、焦虑症等)
评估工具
标准化评估:ADOS(自闭症诊断观察量表)、PEP-3(心理教育量表)
功能性评估:ABC量表(行为问题分析)、VB-MAPP(语言行为里程碑评估)
模块二:核心干预方法
1. 应用行为分析(ABA)
原理:正向强化、行为链分解、消退法
实践:
目标分解:例如通过DTT(离散式单元教学)训练生活技能
自然情境教学:在游戏中泛化技能
案例:如何通过代币系统减少刻板行为
2. 社交沟通训练
社交技能发展阶梯:
① 共同注意力 → ② 模仿与轮流 → ③ 情绪识别 → ④ 情景对话
干预工具:
社交故事(Social Stories)
图片交换沟通系统(PECS)
角色扮演与视频示范
3. 感觉统合治疗
针对问题:触觉敏感、平衡感失调、动作笨拙
活动设计:
触觉脱敏:按摩球、沙盘游戏
前庭训练:秋千、平衡木
本体觉强化:攀爬架、负重任务
4. 语言与认知训练
语言前技能培养:眼神对视、手势模仿
扩展语言功能:从提要求到描述性语言
认知游戏:配对分类、因果关系探索
模块三:家庭支持与融合教育
家庭干预指导
家庭环境结构化:视觉日程表、明确活动区域
正向行为支持(PBS):如何应对情绪崩溃
亲子互动技巧:跟随儿童兴趣、简化语言
融合教育策略
学校适应性训练:课堂规则、同伴互动
IEP(个别化教育计划)制定
影子老师(辅助教师)的角色
课程实施建议
课程周期:建议6-12个月,每周3-5次,每次45分钟(根据儿童能力调整)。
团队协作:治疗师、家长、学校教师定期沟通,同步干预目标。
数据跟踪:记录行为基线、干预进展与调整方案。
注意事项
个体化原则:避免“一刀切”,根据儿童能力制定阶梯目标。
避免过度干预:尊重儿童感官需求,平衡训练与休息时间。
循证实践:优先选择科学验证的方法(如ABA、早期丹佛模式)。
推荐
-
-
QQ空间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网
-
豆瓣